警惕!屈光參差正在 “偷走” 孩子視力
許多家長在拿到孩子學校的體檢表后,才驚異地發現孩子兩只眼睛的視力和度數存在顯著差異,而日常生活中卻未曾察覺,孩子也總表示視力清晰。這種“雙眼視力不一致”的現象,很可能是由屈光參差引起的。作為兒童視力發育中的“隱形殺手”,屈光參差因其相對隱蔽、不易察覺,其危害性實則遠超雙眼度數接近的屈光不正。今天,青島眼科醫院北部院區眼視光學科專家就來揭開這一視力隱患的真相。
中國兒童弱視斜視防治組的標準為,兩眼屈光度相差球鏡≥150度、柱鏡≥100度為病理性屈光參差,反之則為生理性屈光參差。而視覺生理心理學認為,兩眼視像大小的差異融像生理上的最大值為5%。因此,雙眼的屈光差≤250度時我們仍有可能將雙眼的視像融合而形成雙眼單視。
這種“視力差異”看似不起眼,卻會讓雙眼像“不同步的齒輪”:一旦差異過大,大腦就難以融合兩只眼睛所成的像,久而久之,可能放棄使用度數較高的眼睛,形成單眼視。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幼兒時期,會導致屈光參差性弱視,還可能繼發斜視。
屈光參差的早期癥狀很隱蔽,家長要留意孩子的異常表現包括看東西時習慣性歪頭、抱怨“兩只眼看東西不一樣清楚”、視力檢查時雙眼度數差距突然增大等。因此建議家長定期帶孩子做一次全面驗光,尤其要關注雙眼度數的 “對稱性”,結合眼軸數據能更準確地發現潛在問題,避免漏診。
發現屈光參差該怎么辦?青島眼科醫院北部院區專家介紹,干預的核心是讓雙眼 “協同工作”,可以考慮根據驗光結果佩戴框架眼鏡,確保雙眼視物清晰度接近;對于度數差距大的孩子,角膜接觸鏡能減少雙眼物像大小差異,比框架鏡更利于弱視矯正和雙眼視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