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白象董事長姚忠良接連卸任多家子公司法人
泰山財經記者 張潤邦
7月31日,高碑店白象食品有限公司(簡稱“白象高碑店”)出現重要人事變動,姚忠良卸任公司法人,由李恩明接棒,姚忠良不再擔任公司其他職務。
記者注意到,在近一個月時間里,姚忠良已悄然卸任5家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白象”)子公司法人,這在白象整體發展歷程中并不多見。
根據工商信息,自6月30日起,姚忠良陸續卸任了河南白象食品銷售有限公司、四川白象食品有限公司、南京白象食品有限公司、吉林白象食品有限公司,加之此次白象高碑店共5家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同時不再擔任上述公司其他職務,以此實現了徹底退出。
姚忠良被視為白象食品的靈魂人物。1996年,時年34歲的姚忠良接手了白象。彼時白象只是河南省糧食廳下屬的一個小型加工廠,僅擁有4畝土地及一條生產線,且已連續虧損5年,負債1000余萬元。次年,姚忠良正式創立了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白象的銷售額成功跨越6億元大關,一躍成為全國糧食系統制造行業的佼佼者。此后,在姚忠良的帶領下,白象將改革的焦點集中于產品線的升級上,推出了國內首款骨湯方便面、大骨皇等多款暢銷產品。結合行業媒體報道,2022年,白象全年營收約為78億元左右。
歷經多年發展,目前白象直接投資子公司約有26家,涵蓋食品公司、調料公司、電子商務公司等,多家子公司高管中也都有姚忠良的身影。
26家企業中,姚忠良曾在超14家公司中擔任法定代表人,并同時擔任執行董事或總經理職務,直接領導公司的生產經營及日常運營活動。
只是,6月底開始密集“隱退”后,在上述26家公司中,姚忠良直接負責管理的公司已減少至不足10家,但其仍擔任36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部分為其作為股東直接投資的企業。
回顧時間線,在剛剛過去的6月,除了子公司的人事變動,在初夏伊始,白象同樣經歷了一場較大范圍的信任考驗。
6月初,因“多半”系列產品包裝涉嫌誤導消費者,白象公開致歉。其爭議核心為白象“多半袋面”“多半桶面”系列產品因實際產品增量(約29%)遠低于消費者對“多半”(即50%)的普遍預期,引發了品牌誠信危機與法律合規性質疑。
后期,輿論疊加近年白象多次漲價以及“螞蟻門”等食安問題,導致與此前“國貨之光”品牌形象形成反差,消費者直指其“情懷營銷難掩產品力空心化”,品牌信任面臨挑戰。
梳理白象的發展歷程,其曾經歷多次關鍵性節點。在多次競品夾擊、渠道布局、產品出新等多次重要戰略選擇上,姚忠良均帶領企業走了一條特色化競爭道路。結合近期報道,目前白象新的包裝“面餅120克”已經推向市場。
只是如今,在商標輿情發酵末期,現年63歲的姚忠良選擇退出部分子公司,二者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未來是否還會繼續退出,對于白象來說影響幾何,日前,記者致電白象官方客服,客服表示或有相關品牌方人員進行回復,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相關人員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