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老漂族數量龐大
劉阿姨一邊看孩子一邊做些穿珠子的活計
丁阿姨在女兒的小店里擇菜
他們是城市里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年近花甲,原本應該在家安享晚年,但卻選擇來到陌生的城市,幫助自己的子女照看孩子或者經營小生意,他們——也被稱為老漂族。隨著大批新市民擁入城市并在城市定居,跟隨他們而來的“老漂族”已經是一個數量十分龐大的群體。他們的生活狀態是什么樣的?生活中需要面對怎樣的問題?從11月27日開始,記者相繼采訪了青島的數十位“老漂”族 ,嘗試記錄他們的生活 ,描繪出他們眼中的青島。
探訪 老漂族主業是看孩子 11月27日上午9點,記者來到城陽區劉阿姨家中時,來自日照的她剛吃完早飯,正準備送小孫子去幼兒園。劉阿姨的兒子和兒媳在城陽一家工廠上班,平常工作很忙,她從小孫子出生后就來到青島幫忙照顧孩子,到現在已經有5年多的時間。
幼兒園就在小區外,幾分鐘就到。送完小孫子之后,劉阿姨就來到旁邊一棟居民樓里幫忙做些穿珠子等小工藝品的活計。記者簡單看了一下,穿一串珠子只能賺幾分錢,快點的話一上午也就能穿五六十串,頂多賺幾塊錢。
中午,兒子兒媳不回家吃飯,劉阿姨也不著急做。她先到了小孫子的幼兒園,從窗外看看小孫子吃午飯的情況。“從小在家喂習慣了,你要不追著他吃 ,他肯定不會吃飯 ?!眲⒁桃贿吢N著腳朝窗子里望著,一邊說,“剛去幼兒園的時候,中午老師顧不過來,他就寧肯餓著,現在還好些了,能自己吃一點了?!笨吹叫O子在安穩地吃飯 ,劉阿姨才放心走了。
11月28日上午10點半,記者來到位于四方區人民路上的一家經營過橋米線的小店,丁阿姨來自遼寧沈陽 ,正在忙著擇菠菜,“一會中午來的人就多了,得早點準備?!倍“⒁填^也不抬地說著。小店是丁阿姨的女兒開的,因為現在招不到人,丁阿姨就跟老伴千里迢迢地從沈陽來到青島幫女兒照顧生意。雖然是小店,可是生意卻很忙。
偶爾不忙的時候,丁阿姨也會到前臺來,幫客人遞紙巾或者拿可樂。但是丁阿姨卻從不幫忙收錢,“主要是怕人多算錯了賬?!彼f,“我們也就幫幫收拾一下東西什么的,萬一越幫越忙就不好了?!毕挛鐑扇c鐘,客人才漸漸散去,雖然稍微有些空閑,但是還要接著為晚上做準備,這樣一直忙碌到晚上10點左右才能休息。
青島氣候溫和濕潤,很多人都說青島水土“養人”,但是對于丁阿姨來說,卻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拔业谝淮蝸砬鄭u的時候,渾身就起了許多小紅疙瘩,用了一個多星期才消下去。”丁阿姨說,“沈陽雖然冷點,但是天氣很干燥,青島的天氣太潮濕了,我真適應不了,等這邊招到工人了,我就回去,我可不在這待?!闭f完,丁阿姨笑了。
講述 在這最怕生病,還“不敢”說兒媳 幾天的采訪中,記者接觸了十多位老漂,他們給記者一個共同的印象就是生活簡單,平時很少有什么娛樂活動,跟周圍的鄰居也接觸不多。雖然住在青島,但是他們平日里極少會自己出去。“青島很美,生活挺累?!币晃焕先税腴_玩笑地說。記者做了一份簡單的調查問卷,結果發現80% 以上的“老漂”都承認“孤獨”“朋友少”是他們最大的煩惱,而生活在青島,他們還有念家、擔心生病等其他的煩心事。
“在這過,最怕的就是生病,花錢多還不能報銷?!奔易∈心系奶K阿姨說,“人年紀大了,身體也沒那么好使,就是怕自己生病,沒給孩子幫上什么忙,還成了他們的累贅?!碧K阿姨從去年來青島,只去過一次醫院。“剛來,腿老疼,就去醫院看了看,沒想到一下花了好幾百?!碧K阿姨說。打那以后,蘇阿姨就再也不肯去醫院,“老花冤枉錢?!?
對于大多數“老漂”來說,融入城市是最大的難題,語言和生活習慣上的差異讓他們與周圍的環境建立起一道道屏障。在記者采訪的幾位老人中,只有一位會經常參加社區里舉辦的活動,大部分都只是偶爾與鄰居同樣年紀的老年人聊聊天 ,平日里很少參加其他的娛樂活動,有不少大部分的時間都會宅在家里。
來青島已經一個月的丁阿姨也只是去了一次海邊,還是在跟女兒一起找房子的時候去看的?!拔覀兤匠S锌找膊桓襾y跑,青島這么大,再找不著路了,還給家里人添麻煩?!倍“⒁陶f。
在采訪中,不止一位“老漂”跟記者提起“念家”這個詞,但是往往緊隨著的就是一聲嘆息。對于不少“老漂”來說,城市生活雖然光鮮,卻不是他們真正的“家”。“老家的房子雖然破點,但是終究在那活了一輩子了,哪能說離開就離開啊。”劉阿姨說,“將來等孫子再大點,還是得回去。不過,兒子兒媳都得上班,也沒空照看孩子,沒辦法,能幫他們一點是一點吧?!?
婆媳矛盾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可避免的,對于“寄宿”在兒女家中的“老漂”們更是如此,但是許多老人都表示“不敢”跟兒媳鬧矛盾。蘇阿姨告訴記者,以前就覺得兒媳婦花錢買那么多衣服是浪費,也說過幾次,但是后來就不說了。“房子畢竟是兩口子一塊湊錢買的,住在這,老感覺也不是自己家,再說,要真吵架了,我摔門出去,我上哪兒去啊,連個說話的都找不著?!碧K阿姨笑著說。
專家觀點 “老漂族”想要快樂生活還得走出家門 中國海洋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研究生導師劉文儉說,“老漂族”是社會經濟快節奏發展中出現的必然現象。“中國人家庭觀念重,父母都覺得有義務幫助兒女,所以這種‘老漂’現象也就必然會出現。對于他們來說,要融入城市生活并不容易,尤其那些來自農村的老人,語言和生活方式都是很大的障礙,所以這種孤獨感的產生也就不可避免。但是換個角度來說,這樣也就避免了農村空巢老人現象的出現,因此也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但是對于“老漂族”來說,如何更好地適應城市生活呢?劉教授說:“首先,老人自己要更主動地去融入當地的社區,不要封閉自己,嘗試著與周圍的老人多接觸。另一方面,整個社會也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比如可以健全相關的服務制度,邀請一些大學生志愿者定期到社區里去拜訪他們,給予他們相應的幫助 ;社區居委會和街道辦也應該對小區里的老人進行摸底調查,了解“老漂”們的情況,多組織一些活動,爭取讓他們走出家門,融入當地的社區?!?
文/圖 記者 孫祥輝
背景 青島老漂族數量龐大 新浪網曾經做過調查,九成網友反映自己身邊有老漂族的存在,有超過三成的網友表示會請自己父母到家里幫忙照顧孩子。由于跟隨子女從外地來到青島的老年人,大部分沒有辦理任何的暫住證明,所以無法具體統計在青島目前有多少老漂族。據相關媒體報道,2008年時,青島的暫住人口已達135萬,即使其中只有10% 的人會選擇請父母來照看孩子,這仍然是個不小的數目。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