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有位網友聯系記者,說看見有兩個十來歲的小男孩 ,開著電動三輪車收廢品。記者輾轉聯系到這兩個男孩,走進他們的生活。
照片上這兩個孩子,一個叫彭彬,14歲,另一個頭發長一點的叫劉瓊 ,11歲。記者第一次見到他們的時候 ,他們在收廢品,身后滿滿一車剛剛收來的廢舊塑料瓶。
兩人干起活來很麻利,彭彬外向一些,負責收廢品,熟練地清點著居民送過來的飲料瓶,和一些大爺大媽們討價還價,劉瓊則在一旁靜靜地將收到的瓶子打包。最后,彭彬還要挨個系緊麻袋,兩個小孩一起往車上裝。旁邊的居民很好奇,不時會有人問問,“家是哪的?怎么自己開著車就出來了?”
兩個小家伙告訴記者,自己是從重慶來的 ,父母在這邊打工,他們就出來收點廢品,回去賣了錢,貼補家用。
記者問他們干這個能掙多少錢?彭彬顯出一副很內行的表情,說:“這個得看收的情況,沒準,多的時候能掙一百多元,少的時候就三四十元。”彭彬還告訴記者,每天出來干活的時間不定,最早7點就出來,收得多了,最晚下午6點左右回家。“多的時候能收500多斤,一般能收300多斤吧。”
“那自己開著這個電動三輪出來不覺得危險嗎?”
劉瓊指著他的伙伴說:“他都開了好幾年了,以前在老家的時候,他開的車比這個還大呢!”彭彬補充道:“以前,我跟著我叔叔干活時,在青島來回跑,道路很熟悉的,比我爸爸都熟。”
“干活累不累?”兩個小孩說:“不累,就跟出來玩一樣。”彭彬告訴記者:“家里不富裕,出來掙點錢。”
8月2日中午,記者找到了孩子們住的地方。穿過楊家群麗景苑那片漂亮的樓房,一直往里走是一片棚戶區,在一片建筑工地和幾個廢品收購站的包圍中,有幾個堆滿了塑料瓶和塑料泡沫的院子,院子旁邊有幾間破舊的簡易房,院子里時不時傳來機器聲,這里就是孩子們住的地方。
記者見到了彭彬的爸爸,從彭彬爸爸那里,記者得知他們這里有四家人都是從重慶來的,原來住在三峽庫區附近,“老家不發達,今年是來青島的第二年,回收加工塑料制品。我也知道他騎著三輪車出去不安全,可是這孩子很懂事,自己非要出去干活。他媽媽得了腎炎以后,他就想收廢品多掙些錢。”文/見習記者 金軒 圖由市民提供(請侯先生到本報領取線索費60元)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桑燕庭]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