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平臺集體官宣下調抽成比例
長期困擾網約車司機的高抽成問題有望得到改善。
近期,滴滴出行、T3出行、曹操出行等平臺接連發布公告,通過降低抽成比例,進一步保障司機權益。
集體官宣降低抽成比例
滴滴出行表示,今年年底前,平臺將把每筆訂單最高抽成上限從29%降至27%,超出27%的部分將隨單返還。同時,針對每月在平臺完成訂單達到50單的司機,平臺將通過“返傭寶”保障其當月月均抽成上限不超過25%,超過部分將在次月自動返還至司機賬戶。
滴滴表示,2024年,平臺所有訂單平均抽成為14%。在公開透明的賬單頁面,司機可以看到每筆訂單的抽成。司機師傅也可以通過滴滴車主App流水頁面查看司機收入報告,可以看到過去7天平均抽成和上月平均抽成。
T3出行表示平臺訂單的抽成比例最高不超過27%,今年年底前將抽成比例26%-27%的訂單數量占比從21%降至17%。對于每月訂單完成量不少于50單的平臺司機,保障其當月流水總額的抽成上限不超過25%,超出部分自動返還司機。
曹操出行則在8月15日表示,自當日起曹操出行APP、小程序訂單的抽成比例上限將由原來的22.7%下調至22.5%。
聚合平臺也表示將下調信息服務費。8月18日,高德打車表示,推動不少于80家合作網約車平臺的抽成比例上限不超過27%(含高德平臺向合作網約車平臺收取的信息服務費,司機收入不低于乘客實付費用的73%),惠及超百萬司機。高德打車信息服務費上限全部降至9%,并通過減免傭活動、專項獎勵等方式推動合作平臺綜合成本降低2%。
對此,司機表示是個利好消息。南京網約車司機俞師傅對第一財經表示,降低抽成比例對司機而言是利好消息。俞師傅表示,抽成比例下調增加了司機單筆訂單的實際收入,減少了司機運營時間和工作量,整體有很大幫助。
俞師傅從業超過5年,她覺得導致司機收入下滑的因素較為復雜,包括單量的減少,平臺不停調整計費規則,抽成比例也在增加,以及電費價格和車輛的實際續航里程等。同時,司機在不斷增加,單量在不斷減少,她認為業內僧多粥少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了。
各種因素中,影響司機收入首要因素是單量,其次是平臺計費規則,再就是平臺抽成。除了降低抽成比例,俞師傅希望下一步能讓派單更加公平,同時降低平臺的罰款率等。
行業監管在加強
第一財經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本次平臺集體發聲降低抽成,與監管層積極推動網約車抽成較高問題改善有關。
去年開始,多地監管部門就因抽成問題多次約談網約車平臺。去年5月,廣州市交通運輸部門召開網約車行業聚合平臺工作會議,通報了近期反映的訂單層層轉賣情況,并對各聚合平臺提出要求,要求做好自查自糾。同時,依法依規經營,禁止訂單轉賣,合理設定抽成比例,保障司乘合法權益。
去年7月,寧波市交通、公安等六部門聯合約談了全市網約車平臺、聚合平臺公司。寧波市出租車協會還公布了在寧波實際在線運營的26家網約車平臺抽傭比例上限。
去年8月,南京市網約車自律聯合會發起《南京市網約車行業規范市場秩序及保障駕駛員合法權益自律倡議》,23家網約車平臺、聚合平臺集體簽署,作出杜絕低價競爭、嚴控抽成比例等承諾。
今年,多地監管部門發布了網約車管理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網約車平臺在司機權益保障上的責任。例如,東莞市交通運輸局在7月25日印發了《東莞市交通運輸局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提及網約車平臺應公布確定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計程計價方式,明確服務項目和質量承諾,合法合理確定網約車運價和設定抽成比例上限,實行明碼標價,鼓勵向乘客提供相應的出租汽車發票,建立服務評價體系和乘客投訴處理制度,如實采集與記錄駕駛員服務信息。直接涉及駕駛員權益的制度規則、平臺算法、定價機制、動態加價機制應相對平穩。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對第一財經表示,網約車是一個供需變動非常劇烈的行業,為了促進訂單匹配,平臺需要通過價格和補貼靈活調節。但每個人都有“損失厭惡”心理,更容易記住高抽成訂單。加上行業里的確存在一些層層抽傭的亂象,都加深了司機和公眾對抽成的負面看法。此次平臺集體降抽成,既給司機帶來明確的獲得感,也保留了市場機制的靈活空間,有利于行業生態健康穩定。
抽成比例下調后,平臺是否會通過漲價來彌補收入的減少?陳禮騰認為,網約車平臺是典型的雙邊市場,需要同時吸引司機和乘客,也需要考慮供需平衡。抽成的動態變化反映的是平臺通過司乘補貼調節供需的結果,目的是最大程度促成訂單匹配,既要鼓勵乘客消費,又要保障司機收入。這是一套市場化的價格機制,但如果波動太大,又容易引發誤解,所以需要一定的約束。這一輪降抽成,最大的獲益方肯定是司機,但也需要理性看待,畢竟收入水平是由行業整體的供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