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成全世界免费高清观看,成全影视大全在线观看,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文化中國行丨末伏至,暑未消!山東末伏還會熱下去嗎?

2025-08-09 14:35 大眾·半島新聞閱讀 (27172) 掃描到手機

今天是8月9日,末伏的第一天

末伏是人們常說的“三伏天”里的

最后一個伏天階段

持續10天

標志著夏季的炎熱即將過去

秋季的腳步悄然臨近

今年的中伏雖然只有短短十天,但熱力值拉滿。我國不少地方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高溫日數紛紛打破歷史紀錄,四川、重慶一帶的網友吐槽“熱麻了”。進入末伏,末伏還會繼續熱下去嗎?

中伏期間大城市高溫排行榜出爐

重慶高溫全勤打卡

今年中伏期間(7月30日至8月8日),我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四川東部、重慶西部、陜西中南部、山西西南部一帶熱得最為突出,部分地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4℃以上。截至8月7日,四川、重慶、陜西、湖北、河南、山東等地已有94個國家級氣象站打破當地8月最高氣溫紀錄,重慶巫溪、陜西紫陽、四川蒼溪、湖北孝感等8個站點突破當地歷史極值。其中,重慶巫溪8月4日最高氣溫達44.2℃,酷熱難耐。

從高溫出場時間來看,四川東部、重慶、河南等多地10天中高溫打卡了5天以上,部分地區甚至“高溫全勤”。中國天氣網推出的今年末伏期間大城市高溫排行榜顯示,重慶連續10天出現高溫,西安、成都、南昌、武漢、鄭州、杭州、濟南等地高溫日數都在6天或以上,熱力持久。其中,重慶更是有5天出現40℃以上的酷熱天氣。

受持續高溫天氣影響,四川、重慶、河南等地電網負荷不斷攀升,其中,今夏鄭州全網用電負荷六次創新高,重慶電網負荷也已四次創新高,國家電網用電負荷更是在8月4日至6日連續三天創歷史新高。此外,受高溫少雨影響,陜西、河南、四川、重慶等地部分地區出現重度及以上氣象干旱。

末伏繼續熱?

北方高溫陸續退場 南方高溫繼續頻繁打卡

今年末伏還會繼續熱嗎?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唐曉靜介紹,隨著副熱帶高壓南移,末伏期間,北方多地冷空氣和降雨頻繁,高溫將顯著減少,但南方仍將有大范圍高溫天氣,四川盆地、江南等地為高溫核心區域,江南部分地區將出現5至8天持續高溫天氣,局地甚至會出現高溫全勤打卡的情況。

從中國天氣網推出的末伏高溫打卡日歷來看,南昌或10天高溫全勤,杭州高溫將僅缺席1天,重慶、長沙、西安、福州等地高溫日數也可達6至8天。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城市最高氣溫即使未達到35℃高溫線,也多在30℃以上,再加上濕度較大,體感依然十分悶熱。

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

陰陽變化的交替點就在這10天

此時稍有不當,可致疾病纏身

要想平安度過

一定要過好這三大關卡

末伏節氣知多少

末伏,是指立秋后第一個庚日至立秋后第二個庚日前一天這個時段,共 10天。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稱“秋老虎”。末伏早晚較涼快,白天陽光依然劇烈。

末伏,是“三伏”之一,所謂“伏”即是“暑氣潛伏于地”之意,標志著一年里最炎熱的時期;也有的解釋是“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

今年末伏有哪些不一般?

今年是“秋包伏”

在我國民間有“秋包伏”和“伏包秋”的說法。如果立秋當天恰逢庚日,那么就是“伏包秋”;而如果末伏在立秋之后,那么就是“秋包伏”。像今年8月7日立秋,而8月9日進入末伏,很明顯今年就是“秋包伏”。

而老話說“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如果“伏包秋”,那么意味著立秋后僅僅只剩下10天的三伏天,我們自然會感覺比較涼爽;而如果是“秋包伏”,這意味著立秋后還有十多天甚至十八九天的三伏天,我們自然會感覺很熱。

今年雖然是“秋包伏”,但是立秋后只有12天的三伏天,即“包”的時間相對短,這也意味著今年即秋老虎天氣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今年是“處暑出伏后”

每年三伏天都大概在小暑與處暑之間,因此每年“出伏”的日期都會在處暑節氣前后。今年8月19日出伏,而處暑交節的時間在8月23日,則今年是“處暑出伏后”。

老話說“處暑出伏后,五谷皆豐收”,根據我們老祖宗的傳統經驗,如果處暑交節的時間在出伏的后面,預示著年景會比較好,農作物容易大豐收。今年處暑就是在出伏的后面,這對農業生產來說是一個好兆頭。

而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的時間如果在“出伏”的后面,這預示著炎熱的天氣還要持續一些時間,有利于糧食作物灌漿,糧食作物的籽粒就會更加飽滿。

為什么說末伏是“最兇險的10天”?

俗話說:秋后一伏熱死人。末伏在民間也被稱為“秋老虎”,光聽這稱呼,是不是就給人一種危險的感覺?咱們老祖宗可不是胡亂說的,陰陽變化的交替點就在這10天,此時稍有不當,便會致疾病纏身。

現在雖然已經立秋,但你這些天是不是感覺不僅氣溫高,而且濕度大,渾身上下濕熱沉悶、喘不過氣?這就是秋老虎依然在肆虐。末伏是由夏入秋、冷熱交替、陰陽變化的節點,這段時間暑熱未消,秋燥漸起,濕熱交蒸之下,稍不注意便會使濕熱邪氣侵入體內,人體容易出現濕熱、陰虛、火旺等情況,影響身體健康。

也因此,老話才講“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一個“躲”字,證明我們對末伏十天必須要重視起來。在這段時間里,人們不僅容易心神不寧、坐臥不安、煎熬難耐,還可能造成飲食不化、惡心嘔吐、腹痛便溏、體弱倦怠等癥,可謂是“兇險十天”!

而且末伏還是冬病夏治的末班車,我們一定要注重身體養護,牢記“3忌3宜3秘訣”的老傳統,養心、潤肺、補肝、健脾,為三伏天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如此才能平安入秋冬,整年少生病。

末伏這樣做,整年少生病

末伏三忌

·忌貪涼

末伏期間,正值夏末初秋的交替階段。天氣又熱又濕,還帶著秋天的溫燥,身體本就容易出現濕熱、陰虛、火旺的癥狀。若還貪涼不節制,就會讓身體伏陰在內,損傷陽氣。

而中醫講“陽氣不到就是病”,臟脾缺乏陽氣,免疫力也會隨之減弱,生病不斷。所以取涼要克制,切忌空調直吹、貪戀冷飲,避免寒氣入體。特別是早晚開始變涼,晝夜溫差大,睡覺時一定要蓋個薄被,以免著涼感冒。

·忌熬夜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過,天地間的陽氣漸漸收斂,陰氣開始升起,就要開始滋陰了。

根據《素問·氣調神大論篇》中講:“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可知早睡早起是滋陰補氣的第一要法。

因此進入末伏,一定要保證健康合理的睡眠習慣,最晚不遲于22點歇息,以此陰陽相養,增強體質,以應秋候。

·忌多辣

《素問·藏氣法時論》有言:“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進入末伏后,飲食上需要適度的增酸減辛,滋養脾胃。特別是生姜、辣椒、大蔥、胡椒等辛辣食物,吃太多容易辛溫助熱,加重肺燥的癥狀。反而應多吃一些蓮藕、百合、銀耳、山楂、秋葵等滋陰清淡的食物。做到合理飲食搭配,才更有利于維持身體健康。

末伏三宜

·宜養護心臟

末伏雖已入秋,但天氣依舊炎熱,心神難寧,心陽易損。加之換季易煩躁,情緒波動較大,血壓不穩定,大大增加了血栓、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因而學會調養心神、收斂心智,尤為重要。

這段時間,切忌悲憂傷感、暴躁易怒,積極防范“情緒中暑”,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做到心平氣和以養心,清心醒腦以安神,如此,便是養命。

·宜清補飲食

末伏遇上立秋,素有“貼秋膘”一說。但經過漫長炎熱的一夏,脾胃的消化功能因貪涼尚處于較虛弱的狀態。所以飲食上需要清補,不宜溫補,更不能大補。多以平補、清潤的食物為主,補而不膩,潤燥生津,調理脾胃。

正如《飲膳正要》所言:“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同時,多喝溫水,亦可緩解秋燥,減輕脾胃的負擔,幫助消化系統正常運轉。

·宜調和脾胃

中醫認為,濕氣通于脾。意思是說,濕邪容易侵襲脾胃,導致濕氣凝聚不化,出現厭食、乏力等問題。因此,保護和調理脾胃對于身體健康很關鍵。

這段時間建議及時調整飲食,選擇平溫性、易消化的食材,有助于減輕濕邪對脾胃的影響。

末伏三秘訣

·早睡早起

夏末初秋,陽氣漸收。根據四季陰陽消長的變化,入秋之后必須早睡早起,才能平衡陰陽,調和五臟。尤其是夜晚11點到凌晨1點這段時間,乃陰陽交接的重要時刻,一定要靜臥休息。

老話也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當你做到早睡早起,起居有常,身體也會更快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安穩過秋冬。

·適當鍛煉

末伏適當鍛煉,可以促進新陳代謝、調節血壓,精力也會更加充沛。但初秋天氣干燥,劇烈運動后大量出汗容易加快津液損耗,導致陰虛。所以運動不宜過量,可根據自身體質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循序漸進,達到沾濡之汗就可以了。

正如古籍記載:“三伏極熱時,周身所染風寒濕氣,由汗而出,可保一年無病。”另外,運動盡量選擇在白天陽光充足、溫度適宜的時間段進行,以保證舒適和安全。

·謹防秋燥

立秋之后,燥氣當令。而燥易傷肺,就容易出現干咳無痰、氣逆而喘、咽喉干痛等癥狀。

除了多吃宣肺利肺、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雪梨、蜂蜜、百合等之外,可以常揉迎香穴,有散風清熱、通利鼻竅的功效。

末伏已至,作為冬病夏治的末班車,這十天一定要謹慎度過。潤肺滋陰、安養心神、早睡早起、適當鍛煉,不給秋冬留病根!快轉發給家人朋友,助全家化伏為安,康健度過每一天~

半島新聞綜合整理,素材來源:中國天氣網、大象新聞、四川觀察、人民網、中醫養生等

  1. <strong id="eai4v"><strong id="eai4v"></strong></strong>
    <strong id="eai4v"></strong>

    <bdo id="eai4v"></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兰县| 郎溪县| 盘山县| 绥滨县| 桂平市| 武安市| 那坡县| 右玉县| 隆子县| 施甸县| 石柱| 友谊县| 射阳县| 开江县| 东阳市| 郓城县| 临高县| 定结县| 恩施市| 惠东县| 封开县| 文化| 礼泉县| 清涧县| 兴海县| 葫芦岛市| 林甸县| 周口市| 洪洞县| 汉中市| 青海省| 郁南县| 平顶山市| 桑日县| 柳林县| 抚宁县| 盐亭县| 名山县| 凤城市| 临城县| 博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