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堪稱“最熱夏天”,明起北方暫別高溫南方開啟連熱模式
今天(7日),告別大暑節氣,我們迎來秋天第一個節氣——立秋。今年立夏至大暑節氣期間,我國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最高,堪稱“最熱夏天”。伴隨立秋節氣的到來,北方大部將暫別高溫,南方地區則開啟連續高溫模式,江南、華南等地濕度較大,桑拿天持續,公眾需注意防暑。
近期,中東部出現大范圍高溫天氣。其中昨天,我國高溫天氣主要出現在華北中南部、黃淮東部和南部、江淮、江漢、江南東部及四川盆地、陜西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區,湖北宜昌和恩施、重慶巫山和彭水、河北石家莊等局地最高氣溫達40℃以上。
隨著夏季節氣的終結,今天開始進入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經統計1961年以來氣象大數據,歷年夏季六節氣(立夏至大暑)期間,最熱的前10名年份均在2000年及以后。今年立夏至大暑期間,全國平均氣溫達到21.15℃,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
隨著立秋節氣的到來,今天我國高溫強度和范圍也將明顯減弱和縮小,僅在陜西關中、河北中南部、山東大部、四川盆地東部、浙江、上海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
明天,隨著冷空氣滲透南下、降雨增多,北方大部高溫天氣將按下“暫停鍵”;同時在副熱帶高壓的掌控下,南方高溫天氣發展增多。
未來一周,江南、華南等地將開啟連續高溫模式,加上濕度較大,悶熱感明顯。省會城市中,福州高溫或全勤“打卡”,南昌、杭州、海口高溫日數可達5至6天,其中杭州10日最高氣溫或達40℃,最小相對濕度在50%以上,熱如“蒸桑拿”。
眼下雖已立秋,但仍處于“三伏天”,南方大部暑熱正盛,中暑風險高,預防勝于救治,科學防暑需因人而異。建議老人生活環境保持適宜的室溫、濕度,注意通風,盡量避免在高溫時段外出;兒童外出穿輕薄透氣衣物,適當降低活動強度;戶外工作者外出攜帶防暑藥品,注意防曬,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慢性病患者需做好情緒管理,避免劇烈運動和室內外溫差過大,不直吹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