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農大學子膠州探尋種業密碼 青春實踐賦能鄉村振興
為深化種業科技認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近日,山東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田疇育種?鄉興筑夢”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走進青島膠研種苗有限公司科創研發中心,開展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活動。青年學子們深入田間地頭與科研生產一線,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中探尋種業發展路徑,以青春智慧助力農業現代化。
實踐伊始,團隊成員在企業會議室接受了系統的理論培訓。技術專家圍繞“現代種業發展趨勢”和“育種技術創新”,深入闡釋國家種業政策與基因編輯育種等前沿知識,并重點剖析“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的全產業鏈邏輯?!胺N業振興,核心在創新,關鍵在人才。”專家在講解中強調。隊員們認真聆聽、積極提問,在互動交流中筑牢了育種知識根基。
掌握理論后,團隊聚焦企業研發現狀展開深度調研。隊員們精心設計問卷,從產學研合作、技術應用到質量控制、新品研發乃至市場銷售與規劃等多維度入手,全面梳理企業發展脈絡,為洞察行業實情積累了寶貴的一手資料。
帶著調研思考,隊員們躬身育種大棚實踐。他們細致觀察谷子、蔬菜等作物長勢,結合“質量控制”要求考察葉片病斑、株型健壯度等抗病指標,圍繞“新品研發”方向記錄穗粒數、分蘗能力等關鍵性狀。技術專家蹲在田間現場指導:“選育種如同‘望聞問切’,既要觀表型特征,更要究基因本源,才能真正選育出抗逆性強、品質優良的好種子。”這令隊員們將理論迅速轉化為田間觀察的標尺。
實踐延伸至微觀世界。在實驗室,隊員們借助顯微鏡觀察種子胚結構,學習活力檢測、純度分析等核心技術。從調試設備到辨識發育狀態,從記錄數據到封裝材料,每一步操作都磨煉著嚴謹與專注。“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如此精妙,每一個數據都關乎種子質量與農民收成,容不得半點馬虎?!标爢T高雅琪在操作后深有感觸地說。他們嘗試串聯田間現象與實驗室數據,為調研中發現的“抗病性難題”和“質量檢測堵點”探尋科學線索。參與育種材料整理,進一步提升了專業技能。
走進生產車間,現代化種子加工流程令學子們印象深刻。技術人員指著高效運轉的色選機講解道:“這臺設備利用光學識別技術,能精準剔除雜質與劣種,保障種子純度達99%以上,這就是科技賦能種業的硬實力?!备咝Ь艿募庸C械,讓同學們直觀感受到科技對產業升級的強大驅動力。
“此次深入膠研種苗的社會實踐活動,為我們提供了全景式觀察種業核心環節的寶貴窗口。我深刻體會到,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把汗水灑在種業創新中,是新農人服務鄉村振興最有力的擔當?!眻F隊負責人劉一諾總結道。從課堂理論到企業實踐,從宏觀調研到微觀探究,青年學子們以腳步丈量、用實干求知,在解碼種業振興密碼的生動實踐中,展現了新時代農科青年扎根大地、強農興邦的使命情懷。
通訊員 劉一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