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也忙于“留痕”“打卡”?破除“作業形式主義”仍需治本
假期,本是孩子關于探索與樂趣的成長之旅,然而部分中小學生卻因忙著完成暑期作業而直呼“累”。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大量常規假期作業,各種留痕打卡、重形式輕內容等花式作業正在成為孩子們的新負擔。
不斷上新的花式作業本意是打破“紙筆作業”的局限,增加素質實踐環節,讓孩子們通過觀察和親身體驗,豐富假期作業形式。然而此類作業卻在實踐中逐漸變了味。
重形式而輕質量。有家長反映,許多作業要求制作短視頻、PPT等,這些重技術輕內容的“花式”作業對于沒有相關技能的學生是一大負擔,家長不得不花費精力幫助學生“代寫”或“幫做”,而真正需要孩子實踐的內容卻未能體驗和參與其中。
過度留痕增負擔。還有的學校要求家長將學生讀書、寫字、體育運動等情況,以視頻或照片記錄下來,并上傳至相關平臺打卡“交作業”。這種“留痕”式作業,雖然便于教師了解學生假期學習的情況,但無形中讓作業變成家庭負擔。
假期作業,本是課堂教育的延伸,目的是圍繞學期內的學習重點,讓學生鞏固知識,為開學學習做好銜接。然而過于注重形式的作業,正在讓教育的本質功能發生偏移。
2021年,教育部辦公廳就印發了《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要求“不給家長布置作業”,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明確指出了作業質量不高和功能異化的問題,并提出了要健全作業管理機制。現在看來我們還需繼續落實,讓假期作業回歸到教育本質。
更應注重孩子學習的過程而非形式和結果。首先,要科學規劃設計假期作業和評價體系,不能一味地追求成績或者形式。學校和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到作業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展規律,作業內容是否具有趣味性和啟發性,在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是否能真正引導其思考和獲得知識的充實感,讓假期作業更多地聚焦于學生做作業的過程和態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成長周期,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
根治學生作業形式主義之風,讓教育回歸本質。教育部門應全面清理和規范學校的各類考查評比等活動,從源頭上根除形式主義和留痕主義滋生的土壤。同時盡量減少布置網絡課程任務,確有必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的,應采取更為有趣味的方式,避免打卡了事,折騰學生和家長。
假期作業,不應是追求短期的成績,也不應是漂亮指標的堆砌,而應是讓學生在假期不荒廢同時,培養好學習習慣和鞏固好知識;同時留出孩子成長的空間,讓孩子們用心探索世界,體驗假期的快樂和充實。
- 特別策劃|八一建軍節山東紅色地標巡禮,邀您“云打卡”
- 青島西海岸新區金沙灘啤酒城還藏著這些潮流打卡點
- 把基層的“痛點”作為整治形式主義的“靶點”
- 半島V視 | “以后每年夏天都來!”青島國際啤酒節吸引各地游客來打卡
- 半島V視|盛夏限定!1600余株紫薇古樁迎來盛花期,青島紫薇園變身寶藏打卡地
- 揭秘啤酒節|“沒有一塊玻璃的形狀是相同的!”記者探訪啤酒城頂流打卡項目“天空之鏡”水滑道
- 帆船競技、星光演藝、海鮮盛宴等你打卡!青島8月文旅大餐上線
- 青島8月文旅大餐上線:帆船競技、星光演藝、海鮮盛宴等你打卡
- 半島V視|帆船競技、星光演藝、海鮮盛宴等你打卡!青島8月文旅大餐上線
- 多部影視劇在此取景!青島魚山路一家開了18年的小商店成熱門打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