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示范區的共贏樣板
7月的青島,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絲路電商”綜合服務基地內熱火朝天……作為面向上合組織國家開展地方經貿合作的國家級平臺,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多年來圍繞提升物流、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等開展多項制度及模式創新,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為國際經貿合作注入強勁力量。
7月17日至19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大會在位于青島的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以下簡稱“上合示范區”)舉辦。這是上合示范區履行國家賦予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使命責任的一次活動,旨在推動解決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產業鏈供應鏈堵點難點,探索國際物流、貿易、投資、友城、教育等合作新模式。
上合示范區,是個什么區?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2019年7月正式獲批后,核心區所在地膠州市乃至青島市、山東省,一直在研討這個問題。“我們最終確定,上合示范區要承擔起國家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使命任務,為上合組織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地方經貿合作痛點堵點問題提供系統性、整體性解決方案,打造上合組織乃至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共建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青島市委常委、上合示范區黨工委書記張新竹說。
經貿規則不通、物流通道不暢、金融支持保障不足……上合示范區梳理出五大類26個方面堵點、難點問題,初步搭建起綜合服務類、專業服務類、基礎支撐類三大類11個強屬性平臺載體,為上合組織國家之間經貿合作提供了一攬子“上合工具箱”。
搭建合作平臺
“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貿易往來中的痛點堵點,影響貿易效率和成本,阻礙雙方經濟合作和發展。打造一個多方認可的經貿合作交流平臺符合各方需要。”上合示范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周林介紹。
建設之初,上合示范區就敏銳感受到搭建經貿合作平臺的重要性,著手收集中國同上合組織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各類貿易資源和數據信息。經過3年籌措,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綜合服務平臺(以下簡稱“上合經貿綜服平臺”)于2022年11月正式上線。這是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首個國際專區,一經面世就在中國和上合組織國家迅速走紅,平臺注冊企業數量已達2.2萬余家。
“上合經貿綜服平臺擁有信息展示、功能應用、數據發布三大功能,跨境采購、一站通關等八大應用模塊,為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間經貿合作提供了‘貿易+通關+物流+金融’全周期綜合服務。”上合示范區管委會企業服務一部部長遲永欣介紹。
“之前我們對上合組織國家不夠了解,開拓海外市場十分困難。上合經貿綜服平臺上線后,我們試著在上面發布信息,沒想到很快就找到目標客戶,達成初步合作意向。”青島歐海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經理楊梅說。
提供信息是第一步,為解決貿易互信問題,上合示范區推出“信用上合”跨境信用平臺系統,建立起覆蓋216個國家和地區6億家企業的信用信息數據庫,能夠提供多語種跨境企業信息查詢及一站式信用管理解決方案,已經累計提供線上信用查詢超1億次、保障超5000億元貿易額。
如今,上合經貿綜服平臺已成為國別研究、行業分析、資訊服務的信息發布中心,跨境采購、物流運輸、信用保險的操作平臺,上合經貿合作、上合資源集聚、新區建設成果的數據展示中心。
上合示范區還打造了青島·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以下簡稱“上合之珠”)這一線下平臺,為上合組織國家多元文化展示交流提供實體支撐。“上合之珠是全國首個集會議會展、觀光旅游、商品展銷、文化交流、商事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上合國家文化體驗基地,有效推動上合組織國家商業文化交流融合。”上合示范區管委會產業發展三部部長孫菁介紹。
走進上合之珠,異域風情撲面而來,俄羅斯、土耳其、尼泊爾等國家不同風格的布設、展品吸引眾多游客駐足。在俄羅斯館,經營者維達正在接待一批參觀者,她身邊擺放著巧克力、油畫等40多類產品。“我們每年邀請幾十家俄羅斯機構前來洽談,并到中國各地參加展會。”維達說。
上合之珠還是諸多重大活動的載體,啟用兩年來先后舉辦或承辦各類活動100余場。“其中,上海合作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是上合組織框架下規模最大、層次最高和唯一機制化舉辦的國際綜合性展會,自2019年以來已經成功舉辦3屆。2025上合投資貿易博覽會有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的駐華使館參會,超過500家機構和企業參展。”孫菁說。
距離上合之珠7公里處,是上合示范區“絲路電商”綜合服務基地。走進展廳,幾十種不同類型的食品包裝機械產品映入眼簾。“山東省諸城市有800多家食品包裝機械產業鏈企業,能夠根據企業需要定制生產線,上合組織國家對這類產品的需求量特別大,我們便集成相關設備在此展示,供客戶挑選。”入駐這里的山東中制麥森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飛說。
跨境結算效率低、貿易清關流程長、稅匯合規成本高、經貿服務碎片化……為破解上合組織國家跨境電商合作面臨的難點,“絲路電商”綜合服務基地應運而生,自2024年9月啟用以來,已形成集保稅倉儲、物流運輸、跨境支付、展覽展銷等功能于一體的電商合作全鏈條生態體系。“除了邀請客戶到上合示范區考察,我們還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上合組織國家設立了海外倉,展示中國產品。”上合示范區“絲路電商”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張全文介紹。
5月15日,中國—上合組織電子商務產業對接活動在上合示范區舉行,圍繞農產品、制造業等開展“1對1”精準對接洽談。上合示范區定期組織展銷會,邀請上合組織國家企業或商會前來考察洽談,目前已建立常態化機制。“我們將逐步擴大產品品類,拓展面向上合組織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市場,為企業開展跨境貿易提供技術和政策支持。”上合示范區“絲路電商”綜合服務中心政策組組長王成浩說。
完善服務功能
“與上合組織國家開展物流合作的痛點,主要是如何平衡好時效、成本。這就需要搭建‘海陸空鐵’聯動的物流體系,真正實現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周林說。
中歐班列是上合示范區發展最快的物流板塊,目前青島已開行中歐班列4300多列,常態化開行32條國際國內班列路線,通達23個上合組織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上合示范區多式聯運中心已成為周邊國家通達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物流樞紐。”青島市交通局物流業發展處處長張永堃說,“韓國、日本和東南亞地區的過境運輸貨物抵達青島港后,先轉運至上合示范區,再搭乘中歐班列運往中亞國家,可大幅節省運輸時間與物流成本。”
除了鐵路,青島發展國際航運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青島港外貿航線超230條,通達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個港口;僅2024年,青島港就新增10余條“一帶一路”航線,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重要出海口。
“我們搶抓青島獲批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的機遇,積極擴大貨運航線,目前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已開辟5條國際航線,2024年國際運輸貨值700多億元。”青島國際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婧藝說。
在港口航運、鐵路、航空之外,還有一種點對點直達的“第四物流通道”——國際公路運輸。這是一種時間、成本均適中的運輸方式,能夠滿足一些特定商品的物流需求。青島已開通5條至俄羅斯和中亞地區的線路、3條至東南亞的線路,形成兩翼齊飛態勢。青島由此成為“海陸空鐵”四港均能跨境鏈接全球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貨物在進出口岸時,時常遇到關務協調難題,上合示范區給出了解決方案:在國內,與新疆、黑龍江等地的21個口岸城市建立合作關系,實現口岸聯動;在莫斯科、阿拉木圖等海外城市搭建5個海外集結中心,幫助企業解決相關境外配套問題。
隨著貿易體量不斷增長,金融支持保障不足的難題也亟待解決。上合示范區依托上合經貿綜服平臺,推出“易融鏈”“匯保通”等系列金融產品。
“我們是輕資產貿易公司,傳統固定資產抵押貸款的方式行不通,資金一直比較緊張。”中青川匯(青島)物聯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靜說,“通過‘易融鏈’,我們把外貿相關運單、報關單等單據上傳,讓銀行直接在線上審批,最快半天就可以審核放貸。”
上合示范區還探索建設上合資本港、上合創投風投基地,累計備案320余只創投風投類基金、注冊規模近260億元,為境內資金“出海”投資拓展新通道。
聚焦國際貿易和雙向投資中的法律風險問題,上合示范區搭建上合“法智谷”一站式法律服務平臺,與30余家國內外知名律所和權威仲裁機構密切合作,引入10余家公證、翻譯、司法鑒定等專業機構,實現法律咨詢、法企對接等服務功能。
加強聯動互通
以前,國內開放平臺在與上合組織國家溝通交流時,往往存在信息孤島現象,經貿合作信息不能及時互通共享。為此,上合示范區在聯動鏈接方面下足功夫。“我們立足國際、國內、省內3個圈層,加強與上合組織國家友好城市和重要物流節點城市、國內口岸城市和重點開放平臺的聯動。”上合示范區管委會區域聯動部負責人張寅說。兩年來,上合示范區與國內27個省份32家平臺以及21個口岸城市建立合作關系;聯合國內外40個產業園組建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產業園區聯盟。
4月18日,俄羅斯圣彼得堡9家企業組成經貿考察團前來開展對接洽談。上合示范區圍繞74項合作需求清單,對接邀請國內10家頭部企業以及山東省120余家企業參與。
“俄羅斯食品企業對生產設備需求量非常大,我們在中國找到很多心儀的產品,想采購一批回俄羅斯銷售。”阿爾泰克公司總經理卡申采夫在洽談中,成功對接近20家國內外企業。
“能在國內與這么多家俄羅斯企業開展經貿洽談,真的很難得。”無錫聯合緯創機械有限公司業務經理高振陽說。
聯動也帶動中國企業出海遠航。青島三山集團旗下青島郁金香機械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農業畜牧機械制造、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俄羅斯農業畜牧機械標準嚴苛,且由于當地氣候條件、作業習慣等不同,國內大部分設備無法適應俄羅斯市場需求。在上合示范區幫助下,我們與俄羅斯企業達成首次樣機合作,為后續產品研發、市場開拓提供了可靠基礎。”青島三山集團執行總裁王穎奇說。
“單個企業出海缺乏優勢,我們正在推動產業鏈整體出海。”上合示范區產業發展二部副部長趙建鋒說,“我們還在探索頭部企業帶動出海模式,發揮大企業具有完備出海保障體系的優勢,帶動中小企業集體出海,目前已確定智能家電、食品加工等8個產業。”
上合組織經貿學院也是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聯動的重要橋梁。作為在上合組織框架下成立的院校,該學院主要為上合組織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人員提供經貿培訓和援外培訓等。“自2022年1月揭牌以來,我們已完成2萬多人次的培訓。”上合組織經貿學院院長鄭師說。
上合示范區還通過持續推進文旅、教體等領域交流,加強聯動互通。“上合示范區重點打造每年一次的‘上合之夏’系列活動,舉辦3年來累計吸引30萬人次參加。”上合示范區管委會產業發展三部業務主辦趙鵬飛介紹。
制度創新賦能
制度集成創新是上合示范區引領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必答題”。他們聚焦模式創新、示范引領,立足可復制、可推廣,從探索之初的“敢闖”到如今的“善創”,創出了多項全國第一。
非關稅貿易壁壘是開展國際貿易的一大難題。針對這一難題,上合示范區加快建設上合組織國家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
2023年,上合技貿評議基地獲批,這是全國首個面向上合組織國家的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今年4月28日,一場關于沙特禽肉制品出口的技貿壁壘研討會在上合示范區舉行。研討會現場,10余家國內禽肉制品企業依次發表了對沙特市場準入規則的理解和建議。像這樣的研討會經常在上合示范區召開。
“有些國家不遵守WTO貿易規則,技貿評議基地可以傾聽我們的建議,在WTO框架下與這些國家探索交流,為我們的產品出口提供有力保障。”北京中科信檢認證服務有限公司經理呼金杰表示。
自成立以來,上合技貿評議基地通過法規研究解讀、技貿評議等方式,積極開展上合組織國家技貿規則研究。截至2024年底,基地針對上合組織國家309個技術性貿易措施和175個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展開全方位評議,深入研究并提報技貿通報評議40項。
上合示范區還致力于推動AEO(經認證的經營者)國際互認。AEO認證是世界海關組織為促進全球貿易安全與便利而制定的一項標準,企業獲得認證后,可以在海關查驗、通關時間等方面獲得極大便利。
青島中儲物流有限公司作為上合示范區內一家擁有AEO高級認證資質的企業,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利。“獲得AEO高級認證資質后,海關的平均查驗率大大降低,即便被抽到也可以優先送檢。”該公司報關員朱惠敏說,公司出口的產品提前放行,能為客戶節省大筆資金。
在海關總署授權下,自2022年起,上合示范區聯合青島海關推動中國海關與烏茲別克斯坦海關、土庫曼斯坦海關分別完成AEO互認談判并簽署互認協議。“上合示范區將持續推動與其他上合組織國家的AEO國際互認工作,努力為貿易便利化搭建平臺、鏈接資源、提供方案。”上合示范區產業發展一部副部長莊偉東表示。
“未來,我們將持續發揮好上合示范區公共產品屬性,主動鏈接國內國際資源,不斷提升制度創新力、經貿服務力、資源鏈接力、項目推進力,為國際多雙邊框架下地方經貿合作提供更多可行方案,為保證上合組織框架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持續貢獻力量。”張新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