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創業免房租,青島發出“硬核”邀請函
城市托舉,青年圓夢。
文 | 叢林
來青島就業創業,免房租!
畢業季還沒來,山東青島率先發起了“搶人”大戰。4月16日下午,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服務青年就業 促進民生改善 保障宜居安居”專題發布會,向包括畢業在內的青年釋放多重利好,政策覆蓋面之大,減免租金之久,住宿標準之高,引發廣泛關注。
從這場發布會主題也不難看出,“服務青年就業”被放在了第一位,重視程度不言而喻。高校畢業生剛踏入社會,最大的生活成本就是房子。有統計顯示,住房支出占到了畢業生平均求職成本的大約40%。
由此,全國多地為此紛紛出臺為應屆畢業生免租金舉措。但像青島這樣能夠將租房優惠政策惠及到大專以上畢業三年內的大學生(含技工院校高級技工及以上畢業生),免租金住宿半年起步、最長可達一年的情況,還是比較罕見,足見其招攬人才的誠意。
而且,城市就業創業門檻降低的同時,住宿標準可不低——青島采取 “先約先住”的方式,按照“一人一間房”的住宿標準給予保障。這無疑是一座城市對青年人才最大的托舉,用真金白銀減輕青年就業創業成本,安居樂業照進現實。
毫無疑問,人始終是城市發展的核心。根據《青島市青年人才集聚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力爭到2026年,新引進青年人才45萬人以上,青年群體占全市就業人員的比重保持在70%左右。
在人口增速放緩的新形勢下,存量時代的“搶人”大戰勢必愈演愈烈。“3年引才45萬”,對青島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可謂時間緊、任務重。此時,城市“搶人”的關鍵,不只是簡單的給政策、拿票子、蓋房子,更要“以人為本”,從人的需求出發,關照其生活和長期發展。
人才流動亦有規律可循。人才會流向能夠提供更好發展機會、更高待遇、更優越生活環境和更廣闊職業前景的地區或行業。這種流動是基于個人利益最大化和職業發展的理性選擇。
而青島作為常住人口超千萬、萬億GDP的特大城市,“搶人”優勢顯著。既有海濱城市的宜居環境,亦有新興產業加碼布局,比如生命健康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綠色能源、智能裝備等產業創新潛力巨大,也將逐漸成為青島聚才“強磁場”。
▲高校畢業生住宿保障政策詳解。圖/青島市委網信辦
“來了就是青島人”,不只是青島“留人政策”的口號。近年來,青島著眼青年現實需求,拿出真金白銀和切實舉措,在一輪又一輪的“搶人大戰”中展現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決心和魄力。
2023年11月,青島明確租房即可落戶,徹底打開了落戶大門;“青雁歸巢”服務范圍不斷拓展,涵蓋人群拓展駐青高校所有未就業大學生;開展“人才強青”計劃,不斷健全完善梯次培養機制,做優人才發展生態……
這些實實在在的“硬核”舉措,讓青島真正成為吸引青年的“理想之城”。2024年以來,青島市引進集聚各類人才24.48萬人,比2023年同期增長0.95%;引進集聚首次來青青年人才17.05萬人,創歷年新高。
當然,青島的“搶人”大戰,不僅著眼于“引進來”,更注重“扎下根”。政府通過“引、用、育、留”一系列的政策組合拳,為青年人才打造了一個從就業到創業,從生活到發展的全方位支持體系。
比如,針對人才創新創業資金不足的問題,實施新一輪《青島市創業擔保貸款管理辦法》,打造“人才金”“人才貸”“人才債”,在銀行網點、創業園區、高校等設置“創貸驛站”,為創業者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全方位滿足青年人才的資金需求。
可見,在青島,無論是創業初期的資金扶持,還是職業發展中的技能提升,都能找到豐富的資源與廣闊的平臺。這不僅為青年人才搭建了施展才華的舞臺,更能幫助他們實現個人價值與職業夢想。
正是這種相互成就,讓青島與青年人才之間形成了持續不斷的“雙向奔赴”,實現城市發展與人才成長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