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進行時|讓中馬友誼之船再添動力、行穩致遠
【學習進行時】當地時間4月15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吉隆坡,應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易卜拉欣邀請,對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新華社《學習進行時》推出文章,一起重溫習近平主席推動中馬友好的故事。
中國同馬來西亞隔海相望,兩國友誼傳承千年。建交半個多世紀來,兩國始終坦誠相待、和衷共濟、共謀發展,中馬關系一直走在地區國家前列。
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發展中馬關系。4月15日,他在馬來西亞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國愿同馬來西亞和其他東盟國家一道,順應和平與發展歷史潮流,抵御地緣政治和陣營對抗暗流,沖破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流,推動高水平戰略性中馬命運共同體破浪前行,攜手打造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友誼傳承千年
1300多年前,中國唐代義凈法師渡海求法途經馬來半島,首次用文字記載下古吉打王國歷史。600多年前,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7次遠洋航海中5次到訪馬六甲,播撒和平友誼種子……這些佳話至今仍在中馬兩國人民中廣為傳頌。
“中國同馬來西亞是千年結好的鄰居、以心相交的朋友、合作共贏的伙伴。”2024年5月,習近平主席同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易卜拉欣互致賀電慶祝中馬建交50周年,如此定位中馬關系。
幾個月后,易卜拉欣最高元首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會談中,習近平主席回顧了中馬交往史。他指出,中國同馬來西亞隔海相望,兩國友誼傳承千年。1974年建交以來,中馬始終友好相處、守望相助,樹立了國與國相互成就、合作共贏的典范。
在署名文章中,習近平主席再次指出,中馬雙方樹立了國與國相互成就、合作共贏的典范。
政治互信、高層引領,是中馬關系提質升級的重要保障。
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對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兩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2023年3月,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來華訪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享了收獲和成果。他說,“我覺得最大的成果是與習近平主席的會見……我們彼此信賴,傾心相談。”“當我說希望分享經驗時,習近平主席說他非常樂于提供幫助,讓我們從中國消除貧困的經驗中獲益。”“我感受到習近平主席對雙邊關系的深入理解和熱情,非常尊重我們,這讓我感到驚喜。”
作為熟讀《論語》的儒家思想愛好者,安瓦爾總理還提及自己在與習近平主席的交流中談到了孔子。安瓦爾總理回憶:“之前我給習近平主席寫信時,我引用了孔子的話。他3月31日會見時也引用了孔子的話,‘政者,正也’。”
那一年,習近平主席同安瓦爾總理就共建中馬命運共同體達成重要共識,兩國關系開啟全新發展階段。
在漫長的歲月中守望相助,在奔赴現代化的道路上并肩前行。中馬友誼代代傳。
2024年11月,安瓦爾總理再度訪華。會見中,習近平主席強調,雙方要發展高水平戰略伙伴關系,繼續保持高層密切交往,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增進政治互信,堅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
安瓦爾總理表示,馬方欽佩中方在減貧領域取得的令人贊嘆的成就,期待學習借鑒中方治國理政經驗。馬中在許多重大國際地區問題上理念相同、立場相近,馬方堅持戰略自主,愿同中方密切多邊協作,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和發展繁榮。
親戚越走越親,朋友越走越近。“撫今追昔,中馬雙方要共同努力,讓這艘從歷史長河中駛來的友誼之船再添動力、行穩致遠。”習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說。
把“兩國雙園”做大做強
馬來西亞東海岸彭亨州首府關丹,是一座寧靜的小城,關丹河在這里蜿蜒而過,流向大海。“一帶一路”規劃重大項目和跨境國際產能合作示范基地——馬中關丹產業園就坐落于此。
2013年正式開園以來,馬中關丹產業園和位于中國廣西的中馬欽州產業園區聯動發展。
同年,習近平主席訪問馬來西亞時,就加強兩國合作提出建議:“促進相互投資,繼續支持欽州和關丹產業園區建設,鼓勵中國企業積極參與馬來西亞六大發展走廊等項目。”兩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了兩國政府經貿合作五年規劃及欽州、關丹產業園區等多項合作協議的簽署。
十多年來,在一系列雙邊活動上,習近平主席多次提及馬中關丹產業園與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
2014年11月——“將欽州、關丹產業園區打造成中馬合作旗艦項目和中國—東盟合作示范區”;
2019年4月——“要把‘兩國雙園’做大做強,使其成為‘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促進兩國和地區聯通和發展”;
2024年11月——“共同實施好‘兩國雙園’等旗艦項目”;
……
多年來,中馬依托兩國自然稟賦、產業優勢和市場資源,“兩國雙園”加快構建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布局相關特色產業。
馬中關丹產業園累計工業產值超過1000億元,每年為關丹港貢獻吞吐量超過1000萬噸。從欽州到關丹,中馬“兩國雙園”花開并蒂結碩果。
“兩國雙園”項目是中馬務實合作的縮影。關丹港—北部灣港冷鏈精品航線迎來首航、中企承建的馬東鐵項目計劃2027年年底竣工……近年來,在兩國領導人共同引領下,中馬合作在深度和廣度上不斷拓展,質量和效益持續提升。
“2024年,中馬雙邊貿易額達2120億美元,比兩國建交時增長近千倍,中國連續16年成為馬來西亞第一大貿易伙伴。馬來西亞鮮食榴蓮一天之內就可以從果園運送到中國超市,深受中國老百姓喜愛。”習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這樣評價中馬雙邊貿易取得的成績。
華僑華人功不可沒
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的創辦,是中國大學首次在海外辦學的創新嘗試。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訪問馬來西亞期間,見證了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共建協議簽署。
目前,分校設有10個學院,來自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9100余名學生在這里求學,已有6300多名學生從該校畢業,讓這所學校成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臺。
在馬來西亞,很多人都知道陳嘉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的故事。廈門大學由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當年,陳嘉庚從廈門漂洋過海,在馬來西亞經營橡膠制品獲得成功,后來返回故鄉傾資創辦。
習近平曾長期在福建工作,對陳嘉庚先生為祖國特別是為家鄉福建作出的貢獻有切身感受,稱贊陳嘉庚先生“關心祖國建設、傾心教育事業的誠心,永遠值得學習”,希望廣大華僑華人弘揚“嘉庚精神”。
2013年,馬來西亞,習近平主席出席華僑華人專門舉行的盛大歡迎午宴。
他在致辭時動情地說:“華僑華人回到故園,造福桑梓,功不可沒。”“沒有華僑華人的努力,就沒有中馬關系今天的大好局面。”
習近平主席希望馬來西亞廣大華僑華人朋友抓住機遇,繼續發揮優勢,促進中馬合作,實現自身事業更大發展,為中馬共同發展多作貢獻,為中馬友好大業再立新功。
如今,馬來西亞華僑華人深度融入當地經濟社會,在不同崗位兢兢業業、貢獻力量。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中馬合作持續深化,越來越多華僑華人抓住機遇,實現發展。
“大熊貓會來的”
馬來西亞人民熱愛大熊貓,期盼大熊貓到馬來西亞做客。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出訪馬來西亞時說,大熊貓會來的。
2014年中馬兩國迎來建交40周年,中國大熊貓夫婦“興興”和“靚靚”來到馬來西亞開始旅居生活。在這里,它們深受公眾喜愛。
旅馬的這幾年,“興興”和“靚靚”生下了3只大熊貓幼崽,其中一只叫“升誼”,它出生于2021年5月31日,那一天恰好是中馬建交47周年紀念日。2024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馬來西亞政府關于深化提升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共建中馬命運共同體的聯合聲明》進一步將大熊貓保護合作研究納入人文交流框架。當年8月,“興興”和“靚靚”在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度過了18歲生日。
大熊貓合作是中馬友好的縮影。近年來,在兩國領導人共同推動下,兩國文化交流注入新動力,文明互鑒更加緊密。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所說,“馬來西亞,亞洲魅力所在”這句廣告語道出了馬來西亞文化、歷史、風光的獨特妙處,吸引眾多中國游客前往休閑觀光。同時,越來越多馬來西亞游客到訪中國,領略豐厚“古風”和斑斕“今韻”。
兩國人文交流合作蓬勃展開,為中馬命運共同體建設夯實民心根基。
策劃:儲學軍
統籌:車玉明 李志暉
執行:萬方 王子暉 翁偉慶
主筆:張芮綺 劉淼
新華網制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